短剧行业靠什么赚钱?谁在赚?
2022年,短剧悄然崭露头角。现在已然成为互联网上最火热、最赚钱的一个赛道……
2023年《逃出大英博物馆》凭借优质内容出圈,全剧3集全长仅十余分钟
短剧首次在全网火爆出圈
2022年5月至今,付费短剧默默从日耗100万成长为5000万的现象级赛道,玩家数也从个位数飙升至400+。参与方从原先的付费小说玩家群体,逐渐扩展到影视媒体资源群体,再到市场上游的编剧和拍摄/制剧群体,甚至许多和短剧资源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老板也都蜂拥而至。
大家都在这个入局门槛低,回本周期快,当日投放ROI1.2的赛道中逐渐摸清了自己的位置和参与方式。是的,这个内容消费的新赛道很赚钱,赛道的所有参与方都在赚钱。
为深⼊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⽂化⼯作会议、中央经济⼯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⻓会议精神,加强微短剧创作引导和优秀节⽬示范引领,推动微短剧题材体裁创新,积极探索与⽂化和旅游等产业跨界深度融合,推动⽂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,更好满⾜⼈⺠群众精神⽂化需求,按照微短剧创作提升计划,⾃通知发布之⽇起,⼴电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“跟着微短剧去旅⾏”创作计划。
01 火热赛道的背后,参与方是谁?怎么赚钱?
付费短剧的玩法与付费小说模式高度类似
通过购买ip版权/与版权方合作输出剧本-> 与 /自有达人/MCN/影视公司 等合作进行短剧拍摄->通过视频平台/内容社区进行流量分发/变现,是一种快速循环的现金流转机制。
短剧版权方作为短剧拥有方,从上游采买、定制短剧/剧本,再将短剧投入到广告投放中、用户对感兴趣的短剧内容买单、收入作为金额回流到版权方用于采买新的短剧本子及拿剧。
从整个短剧产业链来看,各方的利润都可圈可点:
1、对于最上游的IP&编剧来说,收入提点1-2%分成+1-5万保底分成作为编剧收入来源。而一部爆款剧的收入上限在500-5000万不等,也就是编剧方在这个模式下即可赚到5-100万不等。优势则是编剧写本周期短期,在剧本产出效率恒定的情况下,只需等承制方&版权方拿到成品剧再变现,即可坐等大额分成。
2、对于承制方/拍摄方来说,收入提点3-5%+4-10万保底分成作为制剧方的收入来源,前期保障保底收入维持拍剧的成本投入,而高提点则是收入的主要来源。以一部剧500-5000万不等的收入上限,则可分到15-200万+的收入分成,也很好地解决了大部分小班底承制方的致富梦。
3、对于版权方而言,支出主要考虑剧的购买/制作+分成成本及投放成本,收入除了用户充值外,合作分销的10-15%的流水收入也会返回给版权方。版权方爆款剧的ROI普遍在1.25-1.3之间,一旦实现规模化后,将极大提升版权方的收入和利润上限。
4、分销商虽然不需要考虑剧的成本,但要承担投流成本,再刨除掉10-15%的流水作为给版权方的分成。只要ROI在1.15以上都是有利可图,分销商最终从投放中获取的利润是流水的10%-15%左右。
5、对于服务商/代理视角来说,在市场盘量一天5000万的基础上,接入任意一个头部甲方都会对收入带来极大提升。
02 短剧赛道爆火背后,原因是什么?
1、付费短剧壁垒低、链路短、ROI高
相比于付费小说行业,付费短剧的用户天花板&投放ROI更高,用户更加买账,无论是进入难度还是持续投入难度都低于目前各个线上行业:
而再对比我们熟知的车房家或教育等线索类投放行业:线索类传统行业进入壁垒高,回收慢,高度依赖长线的线上线下配合。是需要依托于大额投资才能做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并不利于民间玩家或小资方的快速进入。
2、剧类相比于传统影视剧制作难度低,受众广
付费短剧结合了付费小说章节解锁+内容供给的双重特质,一集1分钟-3分钟,总时长70-120分钟,成本区间在10-30万之间,回收周期短,市场规模大,依托于冲突式的紧凑剧情,能快速吸引不限于一线&新一线的多线城市/多年龄段/多种喜好的用户集群。
付费短剧特点:
(1)时长较短:制作精简,每集时长1-3分钟、适配竖屏为主。
(2)连贯性强:每部短剧中有固定角色或统一主题,主演由达人或大学生。
(3)戏剧性强:强化矛盾冲突、情节反转,突出角色情绪。
反观以网大为代表的传统影视剧,制作周期长、投入大,“爱优腾”平台无法为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回收模式。
一集有40-50分钟,总剧集10-25集,总体时长在1000-3000分钟,通过剧内插入贴片广告来盈利,是一种传统的分账剧(相比于传统电影,网大在宣发/制作成本/演员阵容和电视剧有较大的差距,是一种制作仅需45-80万的小成本制作剧集)且回收周期长,受众相对受限在一线&新一线城市。
传统影视剧特点:
(1)传统剧集:时长25-60min,横屏观看,低线明星/演员出演主要角色。
(2)传统剧情达人内容:每条短视频演绎不同主题的剧情,内容不连贯角色不固定。
与此同时,短剧在高低线城市和不同年龄段均有一定人群比例和付费意愿度,是男女皆宜的内容消费品。
3、回本周期短,载体轻
微信小程序作为新兴载体,承载了市面上大概92%的付费短剧。
从路径来看,无论是从巨量引擎还是从腾讯广告侧,均可跳转到微信小程序开始看剧:用户点击广告按钮->进入微信小程序->付费剧集->付费,且3日即可回本。
载体开发周期短、不强依赖于企微/公众号等复访形式,更无须在爱优腾上架,便于更多小玩家入场。
基于以上条件,短剧具备了短期内成为爆款行业的一系列基础因素。
03 投放成为付费短剧收益的放大器
首先,付费短剧一经产出,版权方需要变现,主要依赖于投放渠道(97%的信息流投放+3%的达人带量)。可以说,信息流投放是放大短剧消耗,提高利润总值的唯一渠道。
其次,投放也是最快获取回收的途径。投放能力的差异直接决定了短剧能否回本,能否赚更多的钱。短剧的量级拓展持续考验着投放同学对短剧行业,甚至是每部剧特色、每部剧爆点素材的挖掘和理解。
但由于短剧供给紧缺,投放存在着极其严峻的竞争:从上游供给来看,优质短剧的产出需要更高的投入,前期投入大(IP版权费用、品牌招商等),人员场地成本高(拍摄场地、演员、编剧、导演、制片等)。短剧的内容产出流程及运营模式,又决定了其难以通过复制“成功模式”实现量产。一部短剧制作周期取决于团队的熟练度,以100分钟为单位,从选剧本→定角→拍摄→剪辑,周期约30-45天,不同合作方式略有不同,一部剧需要同时在多个平台测试,加速回本。
在这样持续运作的供给下,整个市场一个月的短剧供给量也仅有400-500部,也就是一天13-20部,但仅玩家就有400+个,大家需要在每部剧产出时做出敏捷的测试,保证足够的测出,并在测出后迅速规模化。
04 短剧的商业变现模式
短剧的投⼊产出率为1:5,投资500w将获得2500w回报⼀部,成本⼏⼗万的爆款短剧,回报最⾼可达百万甚⾄千万级别。
⼀部⽹络微短剧从剧本只做到出品,短则⼀周,⻓则多半⽉,⼤多情况是⼀个⽉时间就能产出100集成品,⽹络微短剧的成本更低,回款周期更短。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说,短剧正在成为平台的流 新宠。快⼿财报显示,快⼿星芒短剧在第三季度的招商收⼊环⽐提升超10倍;巨引擎数据显示,今年短剧⾏业客户数增加了5倍。质疑短剧,到理解短剧,到开始定制短剧。
短剧⼀般被分为两⼤类:⼀类是⼩程序短剧,靠投流获得⽤户关注,⽤户跳转到⼩程序后,再⽤“剧情钩⼦”吸引⽤户付费,本质更偏流 ⽣意。另⼀类是平台账号发布的精品短剧,传统影视公司、MCN机构在短视频平台⼊驻账号、发布短剧,⽤户可以免费观看,主要靠品牌植⼊变现
短剧的商业模式整体已经⽐较丰富,包括了⽤户充值、信息流⼴告和品牌植⼊三种。⽬前,⽤户充值仍然是主流收⼊模式,贡献的份额也最多。基于免费的空间更⼤,在收⼊构成上,⼴告和品牌收⼊会在今年⼤幅增⻓,两者加起来的数据可能会超过⽤户充值
1.短剧投放
投放所带来的的价值是短剧 要的变现模式之⼀。短剧是由数据驱动的。品牌植⼊短剧后,曝光量、互动数、品牌搜索指数都是可量化的,品牌主有更多的效果指标可参考,每次投放都能做到“⼼中有数”当ROI达到1 : 1.1以上时,作品才会获得持续投流的机会。⽬前,微短剧在短视频平台上的“投流费⽤”与“收益”理想状态是1 : 1.2,即投1万元,能收回1.2万元。收益通常由⽤户付费、平台⼴告分成等构成,超过1 : 1.1即可继续投放
2.内容付费
付费观看是短剧⾏业的另⼀种商业模式,观众需要⽀付⼀定的费⽤才能观看微短剧。以《⽆双》为例,这部短剧共94集,从第17集开始需要付费观看,单集的费⽤为200K币,折合⼈⺠币在1.5元左右。⽤户也可以选择花费29.9元解锁全集,折合⼈⺠币单集价格为0.38元;还可以选择每⽉99元的费⽤解锁该⼩程序的所有短剧。
3.平台分账
对于众多短剧制作团队和公司⽽⾔,平台分账是最重要的变现模式。通过将短剧的版权销售给⻓视频或者短视频平台,可以获得会员收⼊分成、流量分成等收⼊。以腾讯视频的微短剧分账政策为例,分为“会员付费分账”和“CPM⼴告分账”两种模式。其中, “会员付费分账”⼜分为纯分账和保底+分账两种⽅式,分账周期为6个⽉;“CPM⼴告分账”则是授权作品带来的⼴告净收益*70%*分账⽐例,分账周期为两年。
4.广告植入
通过在微短剧中植⼊⼴告,创作者和制作团队可以获得⼴告主的赞助费⽤。因为⼴告植⼊⽅式的不同,也分为单集⼴告植⼊和品牌定制剧两种⽅式。其中,单集⼴告植⼊指的是在短剧的某⼀集或者某⼏集中植⼊⼴告;品牌定制剧则是品牌⽅与短剧⽅进⾏深度合作,在整部剧的封⾯等显著位置露出品牌⽅logo,并在短剧中相应场景进⾏深度植⼊。
5.衍生品销售模式
通过开发微短剧的衍⽣品,如周边产品、主题公园等,创作者和制作团队可以获得额外的收⼊。这种模式可以扩⼤微短剧的商业价值,同时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。